人是为了纯粹的活着而活着
而绝非为了活着以外的事情而活着
——余华
说起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肯定会想到“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张艺谋导演代表作电影《活着》(),这部电影是文学改编电影的典范,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电影《活着》虽然未能在中国大陆公映,但迄今为止仍然被认为是张艺谋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余华的原著小说也随之声名鹊起,成为余华最为畅销的文学作品之一,曾先后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等等。
《活着》电影该片葛优、巩俐、姜文等主演。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影片透过主人公富贵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
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报着无限美好的希望。
经典台词
1.“那不是我们家的木头,那是反革命的木头。”
2.“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3.“你不想活也得活,咱俩可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活下来不容易。”
4.“咱们家现在也就是一只小鸡,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养大了就变成了牛了。”“牛以后呢?”“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了,就天天吃饺子了,就天天吃肉了。”
5.“你就是区长?我儿子是你撞死的?我就一个儿子,春生。我就一个儿子!你知道我就一个儿子!他让你给撞死了。你开什么车啊你!你开的什么车!”
6.“大夫,求求你,我就这一个女儿了。我只有这一个女儿了,大夫,我求求你。”
精彩影评
——张艺谋最好的一部。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和男演员奖。根据余华小说改编,表现人在极端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可悲的顽强和坚韧,因(涉嫌)诋毁社会主义法制,诋毁政党执政能力,迄今不能公映。
——《活着》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感。
——年代记实录,看了让人不舒服,特别是里面的台词,虽然他们在拼尽全力的活着,可是却又显得如此可笑和悲凉。“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长大了就是共产主义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悲哀和可笑,你能在别人心酸的故事中读出些许温情,也能从自己的平凡中领会些许荡气回肠。电影少了原著的惨烈,但那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悲凉还是存在的。
——活着究竟是怎样呢?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应该庆幸的不止一点半点吧!
文化讲解
影片里大量出现的皮影不仅仅只是当地的一个娱乐方式,它更是作为时代的象征,见证了主人公富贵的一生,也预示了富贵的一生就像皮影一样,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只能成为命运的玩偶。
皮影戏(Shadow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11月27日,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正在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正式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电影中徐福贵配合秦腔表演属于陕西皮影,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导演和编剧在电影《活着》中融入陕西皮影这种文化意象,堪称神来之笔。
《活着》这部作品它表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出来的”小说,而电影改编成为一部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民间文化挽歌。
-TheEnd-
文/排版:56小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