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校考那些事四

卷首语

你有很多事放不下?

做人要潇洒一点,

要把那些欲言又止的话,

大大方方地写出来。

校考那些事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一个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则深不见底的一个专业,在近年的艺考革新当中逐渐被隐去,成了众多艺考生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实际上,戏剧影视文学并非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读几本故事会,学几天文化课,看几部电影就能上。这个专业表面上越来越脱离于校考,但实则实则无法与编导完全分离。那么这一期校考解读,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戏剧影视文学”这个专业。

1

“戏剧影视文学”为何物?

所谓“戏剧影视文学”,指的就是针对于戏剧影视作品而创作的文学,或者说是带有戏剧性和影视性的文学。而在行内,有这样一个简称,叫做“剧本”。可想而知,这个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大多围绕“剧本”而展开,旨在培养出戏剧/影视界急需的在剧本方面有研究的专门人才,主要的课程包括创作、创作和创作三大类,当然也会有一部分其他的辅修课程,这就要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来讲了。而这些经过培育的专门人才,在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后,最最对口的岗位主要是像编剧、策划这类紧密围绕剧本展开工作的职业。所以如果咱们当中有人在未来想要从事剧本工作,可要认真听好了!

2

剧本≠小说

自从“IP”这个概念形成以来,国内外影视改编成风,一部小说一旦畅销,那么必然免不了被搬上大银幕的命运。好像一旦在海报上注明:“改编自xxx同名小说xxx”,这部影片就已经乘上了高票房的专列。且不讨论小说改编本身,此处想说的是,这个做法无疑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普罗大众的观念,长此以往甚至可能模糊、混淆剧本和小说的概念,直到最后形成这样一种声音:

“xxx的小说那么畅销,凭什么说xxx不是好编剧!”

嘿,不好意思,那还真不一定。

首先,我们从形式上来讲,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体。

剧本需要按照场次来撰写,时间、地点、人物这些都要一目了然;而小说并不需要。

一出舞台剧或是电影真正完成的标志,是它们被呈现在观众眼前,而这中间的过程非常的漫长,围读、讲戏、制景、排练还有拍摄、后期……剧本不过是一个中间产物,因此需要简单明了,要让任何职能部门立即看明白为了达到最终效果,自己需要做出何种努力。

反观小说,它是需要直接呈现给读者的,因此作者会尽其所能地运用各种修饰性的语句和词汇,把整个故事事无巨细地用语言描述出来,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情节。

其次,二者的语言运用也截然不同。

在小说中,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样一段话:“她是一朵在夜空中绽放的白色的山茶花。”

但在剧本中,特别是电影剧本中,这种语言是需要编剧极力避免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像一朵白色的山茶花”既不能演出来,又不能拍出来(除非运用某种神奇的蒙太奇,但即便如此编剧可能依然不会这样写)。

的确,剧本和小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为它们都是依靠文字的形式来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进而从想象中的事件、环境、人物之中获得某种情感的共鸣。

但由于它们的功能终究是不同的,小说是完全体,但剧本只是一个中间产物。所以,编剧不是随便读几本故事会、写几篇小说就能干得成的事情。

3

戏文艺考:我走了,但没有完全走

几年之前,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完全称得上是编导艺考当中的一个大方向。北京电影学的剧作、策划、动策,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创、电创、史论、戏策,中国戏曲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戏曲影视文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乃至一些综合类大学都开设有戏文类的校考。

但年改变了一切。

一年间,各大院校的戏文专业统统被取消了校考资格,甚至有的学校整个从编导艺考中除名,只有顶尖院校才具有保住戏文校考的可能。时至今日,戏文专业的可选项已经屈指可数。

除了北电和中传,戏文再无可考之校,而是更多偏向了文化分,凭借文化成绩或综合分录取——这给了大家一种幻觉,好像读几本故事会,学几天文化课,看几部电影就能学戏文,将来当编剧。

所有愿意为戏剧影视文学开设校考的专业,即便算上远房亲戚(动漫策划)也不过寥寥4个。

但,这并不意味着戏文从编导艺考生的世界中就此消失了。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举行的校考,最核心的部分就在于对艺考生故事能力的考察。而细心的小伙伴很快就会发现,其实考故事的专业不仅仅是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北电影视摄影与制作、中戏电影导演等等专业对于考生的故事仍然是有着显性或隐性的要求,而再看我们湖北省的联考,编讲故事更是作为每年的保留项目而存在。

戏文走了,但没有完全走。或者换句话说,对于众多广播电视编导的考生来说,戏剧影视文学无论是作为专业还是科目,都不可能完全与各位说拜拜。因为毕竟,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嘛。

所以说,各位小伙伴们还是多少需要学习一下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最好是做大量的故事创作练习哈!

4

故事非一日之功

不论是否准备报考戏剧影视文学相关的专业,我们都应该在故事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个故事,究竟怎么学?

01

多读多看

故事东西,没有人生下来就会,要想在这方面有所精进,那么自然少不了“观摩”这个步骤。

读什么?读文学作品,读剧本,读叙事散文。看什么?看话剧,看电影。

我们并非是要从中找到五花八门的好词好句,然后摘抄下来反复吟诵,这对于学好故事没有半点实质性的帮助。做这件事情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够快速地厘清故事要素,搭建故事架构,归纳故事原型,从而使自己获得“一招鲜,吃遍天”的技能。

经常会有这样的考生:他们想得比别人新,写得比别人快,最后得分也比别人高。但纵观他们写出的一篇篇故事,表面上好像彼此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深究其中的人物命运和主题思想,则能够从中获得一个大秘密——它们都出奇地一致。这就得益于他们早期大量的积累,帮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故事模型,从而适用于任何一场考试、任何一篇故事。

02

观察社会

一般来讲,我们编导生往往会被要求编一个发生在当代中国的故事。可问题是,咱们都是普通高中生,要么在家,要么在学校,几乎没什么和社会接触的条件,难免和社会有些脱节,这样一来,我们写出来的故事就可能会是失实的,因为这一切是我们想当然,不一定符合生活逻辑。

怎么办?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多观察。

微博热搜是不是都看过?网络热词是不是都了解?社会时事是不是都有印象?鬼畜全明星是不是都认识?Vtuber是不是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