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影视剧能代替阅读文学作品吗

中科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6417_0.shtml

好几年前,北京的一个人跟我说,看电影可以代替看小说。小说要表达的东西,电影也能表达。我记得这篇文章表达的内容,我以前也讲过。

这里先不论“看影视剧是否能代替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就先说说文学圈子对文学的认知。大部分文学人是把作家当成画家了,认为作家只不过用一种手法(魔幻现实或者荒诞主义啥的)来呈现这个社会。——我写文章,通常喜欢“扯远”。

在文坛里,我认为,卡夫卡确实更像作家中的画家,他的作品不是要思考为什么,而只是用一种写作手法来呈现这个社会的荒诞性,或者其他什么性。他的作品里某些情节会用抽象的方法来反映父亲对他造成的阴影。

卡夫卡面对他的父亲,我个人觉得,就像太宰治面对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们的作品,通常都是表达自己对父亲的一种恐惧,或者表达人情淡薄。他们没有摆脱父亲带给他们的恐惧心理。所以我觉得,他们在思考父子之间的问题上,都采取回避态度。当然这是我个人认为,未必正确。可是呢,太宰治成不了文学大师,可能是他表达父亲对他造成的影响,没有用什么高超的创作技巧表达出来?

我认为真正的好作品,是作家要面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不是回避。卡夫卡又怎样?一辈子活在自己父亲的阴影下。因为他活在父亲的阴影下,所以造就了他这个伟大的作家?但是,这样的伟大作家有啥用呢?如果是鲁迅,断然是要思考的,而不是反映。

我为什么一再提“文学的用处”呢,因为我不认为作家应该像个中二一样,只知道用什么手法呈现这个社会的荒诞性,作家应该有更多思考,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等等问题。

在“文学应该有用”的前提下,我这里就谈谈影视剧。现在中国比较经典的影视剧,以前有《霸王别姬》,前些年有还不错的《芳华》,其他的还有一些。国外的有《泰坦尼克号》《决战中途岛》等等。

影视剧其实就跟文学圈子里所持的观点一样,认为艺术无非就是创作者用一种什么手法来呈现这个社会。艺术不负责去反思更深层次的问题,而只是像镜子一样反映生活和情感。从这一点上说,影视剧可以代替文学作品。

但是,文学不应该这么做,不应该只是像镜子一样去反映社会(比如用了什么魔幻现实等等)。

看影视剧代替不了阅读文学作品,因为影视剧无非就是表达“坏人是怎样整治好人的”。在导演眼里,只有“好人和坏人”这种东西。电影《芳华》只是呈现那个年代的人性,不会也不可能有更多反思。所有的电影都不可能有更深的东西。

很多人的大脑里只有“好人和坏人”这种简单思维,并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好人。实际上,有些时候,好人和坏人的定义,是在历史拨乱反正之后才会有的另一种解释,而在当时,好人可能会被定义为坏人(汉奸走狗),坏人可能会被定义为好人。

大多数人离开学校后,就是靠看影视剧来受教育。多数人被影视剧教育得,只会思考“坏人是怎样可恶”,“好人没有好报”这样简单的东西。很多人即便长大了,仍然会像小时候看动画片一样,只会去看“坏人的丑恶嘴脸”。

更不用提网剧《开端》《沉默的真相》啥的,这些影视剧当然比较经典,但是影视剧也仅仅限于此了。大部分受了这些网剧的教育,脑子里形成了“坏人是如何坏”这样简单的思维。

贾平凹写了一部《极花》,他想思考受害者的行为是不是也有错误的地方的时候,被很多人给骂了。

影视剧只会把大众教育得越来越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5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