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就是作者,这使的电影的表达没有变味,电影把中学时代的情愫表现的很好,这部分恰恰是我看书的时候反而被粗略带过的部分,在书中我主要看到的是博子和树的故事,在电影中反而对青春有了更多的感慨,在影片最后看到借书卡上的画我留下了泪水。
或许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离中学时代的单纯越来越远了,或许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常常思考的爱情已经变得更加现实了,从前的无邪已经不知道去哪了,看了这部电影,我脑海中的那段时光才被唤醒了,原来不知不觉我已经变了这么多了!
电影中有很多的镜头,情节都很耐人寻味,比医院,梦见了爸爸去世的场景和一开门看见的男树,这两个人是她生命中一直在逃避的两个人,医院,不会回想起男树。
还有女树知道男树两年前已经去世了,在回家路上想起爸爸去世后她在路上看到了冰冻的蜻蜓,男树去世的消息让她再次理解了死亡,或许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人的生命也是被定格在了一个瞬间,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这个晚上她的病情就加重了。
爷爷背医院,76岁的爷爷像曾经背儿子一样这次又背起了孙女,38分钟是医院后仔细算过的,也许在父亲去世后,爷爷不断的懊悔,一遍一遍责备自己,为什么花了38分钟为什么不能再快一点?
医院醒来不断重复的话和博子在山脚下喊的话对应起来了,这一点表现得也特别好,女树在这个时候终于直面了男树和自己的感情,她一遍遍诉说这些年对男树的想念,另一边博子也终于放下了男树,走向人生的下一段旅程,她一遍遍大声喊着对于男树的思念还有对于这一段感情的释怀,两段感情终于都有了结局。
在影片开头就介绍了小樽是北方城市,神户是南方城市,博子最后听到尾熊说起男树在生命最后一刻在唱一首歌,歌词大概是南风送去他深情的爱这个意思,在这个时候博子终于明白了,原来一直以来男树心里都是那个中学时代的女树,他在最后一刻也希望南风可以把他的爱送到北方的小樽去,原来博子所谓的一见钟情确实是替身而已,在这一刻博子才真正放下了男树,所以第二天才有了博子对着那座山呐喊并且放下了这一段感情的情节。
唯一不认同的情节是,女树回到学校,女学生们打趣说到借书卡上是女树的名字,一定是一个喜欢她的人才会写她的名字,在我看来这个时候女树可以向大家解释她有个同名同姓的男同学,这是他借的书,但是当时什么都没有解释。或许这里是想更加鲜明的表现男树在借书卡写女树的名字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吧,但是我还是认为当时就解释了更好一点。
看完电影,才意识到中学时代离自己已经很遥远了,曾经暗暗说过不论长多大都不会像那些大人一样变的平庸现实,然而现在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越来越像当时口中的那些大人了,这使我大吃一惊,喜忧参半,或许现在还不晚,或许在内心深处我还在坚守着什么,或许一切都还来得及呢。